夏日说蝉
(资料图片)
这些天,知了的叫声越来越密、越来越响。作为盛夏的歌唱者,它在这个大舞台激情高歌,把这个伏天彻底沸腾了。
知了,学名蝉,关中灞渭三角洲一带都叫它知了。它的前身幼虫在当地被叫做大头娃、肉蛋儿、知了猴……当然了全国各地其他地方也有别的称谓。大头娃脱壳后就变成带翅膀的知了,脱的壳叫知了壳。
童年的夏天,便是从一声蝉鸣开始的。太阳西斜,暑气还没退下,三个一伙儿、五个一群的娃娃就拿着瓶瓶罐罐,也有带手电筒的,游走在村子里的各个树下,寻找大头娃。天没黑前是在树根周围的地上找,这全凭经验和眼力。有经验的一找一个准儿,没经验的常把蚂蚁洞当大头娃窝。转眼夜幕降临,各自也找了半瓶儿十几个了,这时手电筒就派上用场,寻找阵地也从地面转移到树干上,这个树上照照,那个树上照照,一跑就是半个多村子,十点多才会陆续回家。人人都有收获,只是多少问题。只要天不下雨,天天如此,假期也不用担心第二天上学。
那时寻找大头娃一是觉得好玩,再就是知道知了壳当地药铺收购,可以卖钱。一个暑假下来也能攒上几斤,也有勤快的娃娃早上5点多就起来专门捡知了壳呢,他们的收获就更多了。拿到药铺卖几块钱,兴奋无比了。花上几毛钱买几本小人书,补齐《水浒传》或《三国演义》缺的那几本,别提心里那个滋味,比吃了糖还高兴呢!长大后才知道知了壳学名蝉脱,是一味很好的中药。性甘寒,具有宣散风热的功效,治疗风热感冒效果颇佳。还有利咽之效,配以胖大海治疗咽喉肿痛音哑是良方。还有退翳明目的作用,肝热风热引起的目赤、翳障用之也会立竿见影……
细思其实童年寻大头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贪馋。大头娃背上那块肉对当时的娃娃来说可算是真正的好吃的。当然了既要卖壳,又想美味,只能强忍一夜,等扣在筛子下的大头娃金蝉脱壳之后方可一举两得。当时烹制方法很简单,只是在灶煻中火烧或锅中水煮,那时也觉得是人间美味。哪像现在,它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一种美食,且是幼虫、成虫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吃法。幼虫,即大头娃,食法多样,油炸居多,外脆里嫩,味道鲜美,还被一些地方冠以“唐僧肉”的美誉。夜市也有穿钎烤食的,也有像虾尾一样炒食的,其他地方还有蒸食的……成虫,脱壳羽化后的嫩虫,吃法就比较简单了,直接炒食,味道鲜甜,口感细嫩。蝉不光好吃,营养价值也相当丰富,需求量越来越大,养殖金蝉已成为当今一种致富的产业。朋友们,没尝过的不妨挑战一下自己的味蕾,品尝一下这种来自大自然的美味佳肴。
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,很早就有关于蝉的记载。《庄子》里就有一个捕蝉老人的故事,那是战国时期的事。到了唐代,描写蝉的文学作品更多,上至皇帝下至官员以及普通读书人,在诗词里写蝉成了一种潮流。后人评出了三首最棒的咏蝉诗,称为咏蝉三绝,分别是虞世南的《蝉》,骆宾王的《在狱咏蝉》和李商隐的《蝉》。这三首诗都是托物言志,各有千秋。但都是认为蝉出淤泥而不染,居高枝,不食人间烟火,餐风露饮,热情歌尽生命悲欢,品行高洁。其实它的幼虫就吸食树的根部汁液,羽化后又吸食树枝汁液,并非不食人间烟火。雌蝉不会鸣叫,雄蝉激昂高歌也只是吸引雌蝉来交配,它们并听不见自己的歌声。
蝉,也被人们作为吉祥物而喜爱。情侣佩戴含蝉的饰品则寓意“缠绵悱恻,永浴爱河”;商人在腰间佩戴含蝉饰物寓意“腰缠万贯,财源滚滚”;佛家把蝉佩戴于身上寄托世人虔诚的追求之心;官宦人家佩戴蝉饰寓意纯洁高尚;学生佩戴蝉饰寓意“一鸣惊人,学业有成”。还有蝉与荔枝合画的寓意“名利双收”;蝉与竹子合画的寓意“知足常乐”;死人口中含玉蝉,寄哀思,祈庇护,希望亡者精神永存,长生不灭。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殊魅力所在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。蝉在我国大江南北广泛分布,通过吸取树的汁液为生。产卵于树上,秋季孵化出幼虫,幼虫钻入地下,蜕过五次皮,出地面是最后一次蜕皮,脱离幼虫阶段,才羽化为蝉。一只蝉从幼虫羽化而来,通常需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,才能破土而出,飞上高枝,朝饮汁露,暮咽高枝,夏生秋亡,岁月苦短,生之不易。它却朝鸣暮歌,尽情奏响夏日绝唱,用一生换来高歌,它的歌唱也许无意义,但它来过,就已足以。蝉活一夏,人活一世,依岁而行,看花开花谢,赏云聚云散。淡淡的岁月,淡淡的心,静静地走,优雅地坐,安然地睡。一分优雅,一分从容,一分快乐……
壹点号 归零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