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交易实况》报道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税务总局8月4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了“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”的有关情况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要持续谋划研究一批针对性更强、力度更大的储备政策,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实施。
怎么理解“针对性更强、力度更大”?这些储备政策什么情况下会推出?记者采访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。他认为,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储备一些针对性更强、力度更大的政策十分必要,防患于未然。这些政策可以涉及很多领域,比如财政、税收领域的减税、降费,金融领域的降准、降息,以及直接拉动需求的支持政策。通过政策进一步促进需求释放,改善供给质量。
对于降息、降准的空间,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,降准、公开市场操作、中期借贷便利,以及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都具有投放流动性的总量效应,需要统筹搭配、灵活运用。连平表示,这主要是针对总量效应而言。通常理解,结构性政策不涉及总量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结构性政策比如再贷款,种类数量比较多,每一种规模达到一定水平,加起来也是一种总量投放,这种情况下要适当考虑其他方面所投放的总量货币不能太多,需要相互搭配。
目前,疫情期间推出的结构性工具部分已退出,这是合理的。针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新问题,结构性工具仍旧是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困难领域的重要手段,可以考虑适时推出。同时,也要考虑总量效应,比如降准、公开市场操作、中期借贷便利,各种工具之间相互搭配使用,并加以协调。
连平还表示,下一步要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。深入调研,抓住实体经济要害问题,通过问题导向设计针对性政策。我国财政总体状况稳健,杠杆水平不高,债务水平合理。要合理安排好财政资源。同时,相关政策之间做好协调,使政策效应达到最大化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