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解心结的民事审判老法官
(资料图片)
59岁的三级高级法官李曰福主动请缨到磨憨法庭“拓荒”
磨憨,中国最南端的一个陆地边陲小镇,是213国道的终点,与老挝13号公路对接。特殊的区位优势让磨憨成为我国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枢纽通道。2022年5月,云南省昆明市宣布正式托管磨憨。
随即各项移交工作全面展开,其中也包括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官渡区法院)接管磨憨人民法庭(以下简称磨憨法庭)。59岁的三级高级法官李曰福主动请缨到磨憨法庭“拓荒”,此时距这位被誉为“老黄牛”的明星法官正式退休不到一年的时间。
磨憨的节奏
进入3月,磨憨白天的气温能到30度以上。湿热的气候让常年久待“春城”的人们明显感觉有些喘不上气。
早上8点,东盟大道旁的磨憨法庭院内,法庭负责人李曰福带着两名法警、一名书记员开始打扫卫生,汗珠不断从额前滴落。这是自2022年10月,李曰福到岗以来每天雷打不动的“必修课”,而他们四人就是官渡区法院接管磨憨法庭最初几个月的全员阵容。
不一会儿,法庭很快迎来了当天的首位来访群众。李曰福接访时,书记员很快为来访群众端来一杯水:“坐下来,慢慢说。”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让法与情都走到群众心里,这是李曰福秉承多年的工作风格。去年11月10日,官渡区法院磨憨法庭审理了第一起民事案件,该案最终成功调解。
截至今年3月,磨憨法庭一共立案35件。相比昆明市区,磨憨法庭的案件量不大,李曰福把更多工作开展到了法庭外。接待完来访群众,李曰福带队前往周边企业。过去一年,磨憨口岸的货物进出口总量超过500万吨,仅2023年春节期间磨憨口岸就验放出入境人员1.6万余人次。与企业代表座谈,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见的法律纠纷并答疑解惑,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。
结束和企业代表的座谈后,他又带队驱车赶往15公里外的尚冈村,这是磨憨镇最大的傣族寨子。昆明托管磨憨口岸后,主城五区和安宁市都派出了驻村工作队,结对帮扶磨憨镇6个行政村。昆明市盘龙区在尚冈村设了一个驻村工作队。通过前期与驻村工作队的反复沟通对接,磨憨法庭计划当晚在寨子里进行普法宣传。“法庭托管以后要让磨憨人民知道,到底是什么人在磨憨法庭工作,服务什么内容。如果不走到村里,不走到群众身边,大家是不知道的。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李曰福发现当地群众对司法程序的认知不多,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,只有犯了罪才需要到法庭。
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与协调动员下,晚上八点半,一百多名村民自带凳子来到普法宣传活动现场。晚上十点半,普法宣传活动结束,李曰福驱车返回法庭,此时他已经连续工作超过15个小时。“我想尽快把磨憨法庭的工作做到老百姓心里去。”李曰福坦言,他想在退休之前走遍磨憨镇所有村子和社区,摸清门路,为将来接任他的同事打好基础。
和自己较劲的“追光者”
李曰福并不是因到了磨憨才自我“提速”、凡事讲“节奏”的。李曰福是官渡区法院的老党员、老法官,自1988年到官渡区法院工作以来,他始终扎根民事审判事业第一线。从书记员、助理审判员、审判员、经济庭副庭长、板桥人民法庭庭长、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等职务,到速裁中心员额法官,审判委员会委员,再到磨憨法庭负责人,他一直兢兢业业。
从事审判工作三十多年,李曰福已然是云南省年龄最大的员额法官之一。但在官渡区法院收案数位居全省法院前列的情形下,他毅然申请加入速裁审判庭,战斗在法院工作的第一线。虽年过半百,他仍经常书写裁判文书至深夜;只要开庭,便精神抖擞地主持庭审、调解。他办结案件一万余件,无一发回重审,调解率达70%以上。
梳理李曰福经手的案件,不难发现他最爱用调解来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。“调解不是和稀泥,要让双方心服口服地接受调解”,为了践行这句口头禅,李曰福灵活运用自己的“调解心得”,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类案件多采用“面对面”与“背靠背”结合法、证据分析法;对于家事类案件常采用“情、理、法”结合调解法、“换位思考法”;对于邻里纠纷类案件采用降温法、法庭调解与巡回调解结合法等等。
在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,原告与被告父母系同一个单位职工,事故发生后,双方互相埋怨导致矛盾激化。李曰福认为就案判案的话,一旦被告方没有能力赔偿或者拒绝赔偿,那么判决书上的金额便无法为伤者带来实质帮助。于是李曰福法官不厌其烦地多次组织双方调解,经过一个月的努力,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。哪怕是一件小案子,他都会倾尽精力来办理。
2017年9月,官渡区法院成立了首个以法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——李曰福法官工作室。工作室将李曰福法官的审判调解经验总结凝炼成“调解九法”,此内容于2018年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《审判与法治》专门刊载介绍。李曰福审判团队仅2018年总收案就达1200余件,审结案件1100余件,结案率达90%以上,调撤率达70%以上。这些数字在随后几年都只升不降,成为了云南法院系统的一面旗帜。
好管“闲事”的“侠客”
爱打抱不平是大多侠客的“通病”,李曰福也一样。
“法院院长在哪里?我要找他、我要告状,让他给我一个说法。”一天上午9点,一个40多岁的男子在官渡区法院门口大喊。
“请您不要激动,我是这里的法官,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说。”刚巧路过的李曰福邀请男子到办公室详谈。
喝着李曰福倒的茶水,男子情绪渐渐稳定下来。原来2012年官渡区法院判决该男子胜诉,被告方需要归还5万元给他,可被告方至今没有履行。他打电话来法院询问是否能重新启动执行程序,却被咨询人员告知他要提供被告人财产情况。事隔那么多年,他哪里能提供这些资料,一气之下便携妻子来法院想找院长讨要说法。
要填写一个登记表,再拿着之前的判决书进行申请……李曰福详细介绍了应该如何恢复执行判决的程序。得到详细的解答后,男子满意地和妻子离开了。李曰福说:“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、行之以法,其实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平和地解决,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。”
李曰福是一名法官,解决突发事件显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,但他却认为,尽自己的力,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是会让他觉得幸福的事。
他接手的每一起案件都会用心去办。“我理解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。”李曰福说,法庭是当事人说理的地方,法院就是要为老百姓伸张正义。在一些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,他敢于直言,对暴力实施者的批评教育毫不留情面。在一起离婚案中,男方是一名干部,办案过程中,他得知男方常殴打女方。便斥责道:“你爱人25岁就嫁给你,她希望找到一辈子的依靠。结果,外面的人没欺负她,反而是你欺负了她。”
总结多年积累的民事审判经验,李曰福感悟道,在民事案件的调解中,如果当事人心结没有打开,案件就没有真正地解决,会给后期的执行工作带来影响。“无论是通过调解还是判决,法官必须要让当事人知道他错在哪里、对在哪里,这个官司他能胜诉的原因是什么,甚至还要起到教育的作用。”
推荐阅读
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
杨亚林在云南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以实际行动为云南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
原标题:《【身边的云南法院人】能解心结的民事审判老法官》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